小学时代,迷恋过速读方法。
当时二手书店,有很多速读法、记忆术、速记技巧的书籍。
每一本都很旧、很脏,看看其中的笔记,并不觉得那个读者头脑聪明。
也不觉得会变为成功人士。
但是,买入了那本书,勤奋练习。
原本,想读的书堆积成山,明明才是小学生,竟然要靠着咖啡直到在桌子上睡着,都离不开书。
上厕所时、洗澡时、上下学往返3小时都要读书。
不出意外,果然变成了近视眼。
所谓速读,看一行只需要上下动动眼睛。
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。
也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读。
英语就要按照英语的意思来理解,不能逐词转换意思。
也就是说,像是看风景一样,一瞬间,就要理解整体。
就像是理解古典乐或是印象派的风景画。
不是数学公式,而是类似几何问题。
不是数字表格,而是像看图理解一样。
把同一个作者的所有书都读过后,新作的三分之一不过是写过的内容翻版。
整体读过一位作者的书后就会明白这个道理。
即便是著作数十册的人,创新也为数不多。
使用比喻,自始至终有很多地方都是引用他人学说或是进行解说。
将关注的作者的书全部读过后,就能领悟到他每年的思考变化。
即使是时代的预言者,也不会猜中。
很少有学者、评论家会反思自己为什么会犯错,进行坦率的分析和反省。
请在第二年整体看看前一年图书馆里评论月刊杂志的目录吧。
那个时代,那个月的新闻现在变得如何了呢?
请试着想想,还没有被忘记吗,持续引人注目吗?
比起书中个别知识,我对作者的头脑、体验、人生更感兴趣。
有些事是自己年龄大了才开始接受的。
如果将思考比作游泳,读书就是在他人脑海中畅游。
通过速读,没办法仔细领悟书中内容。
如果是为了学习,有必要读上7次。
我会忘记个别内容,应该是为了给自己的思考理论库增添一点内容才翻书吧。
有一位爱读书的经济家,曾说报纸不是用来读的,是用来一览时代的。
读书不是目的,只是手段。
对我而言,像是听交响乐,是一种大脑按摩、放松、知识探宝。
但是,我认为人生只是那样也好。
今天为止,湖山有新冠2人。辛苦了,感谢你们。
~~~~~
湖山医疗福利集团 代表 湖山泰成